2007年1月,财经作家吴晓波出版了《激荡三十年》(上册),描绘了中国企业,包括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的成长、发展之路,社会反响非常热烈。其实,零售商业行业的企业们,也经历了风云激荡的数十年发展。
中国零售商业的“激荡30年”|iziRetail逸芮
逸芮公司有“iziRetail逸芮”、“iziRetail热点”两个公众号,推送内容侧重不同,文末有二维码,欢迎扫码关注。本文由iziRetail逸芮原创,如需转载,请事先联系。
10年前的《激荡三十年》(上、下册)展现了从1978年-2008年,中国企业的曲折成长、发展之路。90年代,是中国零售商业的起步阶段,发展至今大多也有三十年的历史了。
本文,我们借用“激荡三十年”这个名字,来回顾一下中国零售商业的历史,同时,也展望它的传承与未来。
90年代之前,国内商业、物质消费极度缺乏,只在城市核心地段有一些国营百货,比如:北京百货大楼、上海永安百货、南京中央百货、福州东街口百货大楼等。
1990年之后,一批商业企业逐渐涌现,开出更多商场,中国零售商业的帷幕也就自此徐徐拉开。
这些活跃在零售商业舞台上的企业,最早期出现的是中外合资企业,之后更多的外资企业进入国内。同时,民营商业企业开始发展、壮大。到2000年之后,越来越多的房地产等相关行业开始转型涉足商业。
第一批中外合资商场开启国人商业意识
1990-1995年,北京燕莎、赛特、国贸商城,上海第一八佰伴等,第一批中外合资商场开业,开启国人的商业意识。这时已经出现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爆发户”,有足够的消费力。
燕莎友谊商城:1992年6月,燕莎友谊商城开业,它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内第一家开业的中外合资零售商业企业。外方是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商场活力明显高于当时很多国营百货。2002年北京燕莎奥特莱斯开业,是国内第一家outlets模式的商业。
赛特购物中心:1992年12月,赛特购物中心开业,是与日本八佰伴合作经营的。“名店名品”的定位有很多价值上万元的商品。还曾引起社会大讨论“那些价值数万元的腕表、钢笔到底卖给谁?”。
上海第一八佰伴:1992年,日本八佰伴与中方合资成立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1995年,“第一八佰伴”试营业,据新闻报道,当天共有107万消费者进入参观购物,创造了世界吉尼斯纪录。
外资百货涌入中国市场
1993-1995年,外资百货陆续进入国内,比如:日本的伊势丹、台湾的太平洋、马来西亚的百盛,与上述八佰伴、汉莎不同,他们多是独资或者与物业业主合资的形式发展。
伊势丹:1993年,日本伊势丹与上海国际购物中心合作,创立了上海华亭伊势丹。1997年南京西路梅龙镇伊势丹开业。之后,还进入天津、成都、沈阳等城市。
华亭伊势丹
太平洋百货:1993年太平洋百货进入大陆,同年12月在上海徐家汇开设第一家百货店。它是当年“时尚流行”百货的代表。“化妆品节”“年中庆”“年终庆”等促销策略在当时非常成功,被很多国内百货效仿。
随后太平洋百货又在上海开设了淮海路店、不夜城店,进驻了成都、重庆、北京、大连等城市,一度发展很好。不过,近年来开始不断关店,特别是2016年上海淮海路太平洋撤离一时间引起热议。
2008年的太平洋徐家汇店
百盛:作为最早一批进入中国的外资商业企业,1994年就在北京复兴门开设首家百货店,是当时中高端百货的代表。发展至今,百盛在国内30余个城市,运营有约50家门店。
百盛复兴门店
从区域市场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
1995-1999年,一批民营企业家看准国内商业发展的机会,他们一般先在自己的城市开出第一家商场。基于黄金地段、新颖的环境、相对领先的服务,这些商场通常经营得很红火。之后,企业开始继续拓展新店、走出城市、走向全国。
在这些民营企业中,产生了一批国内高端百货的代表,比如:卓展、金花、海信、金龙(现金格)等,他们首次引进了国际高端品牌。在2004年,这其中部分百货还成立了高百会(高级百货店联谊会)。
金鹰:从南京起家的金鹰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1992年王恒先生归国创立了南京金鹰国际。1995年12月,第一家百货店在南京新街口试营业。自此,金鹰逐渐以江苏大本营,向陕西、云南、上海等地发展,目前已覆盖十多个城市。
金鹰新街口店
金格:赵建中女士早前在昆明金龙饭店工作,发现当地有高端消费的需求。于1997年,在昆明开出金龙百货(金格百货前身)。后陆续开出金格中心、金格百货金龙店、汇都店、时光店等等,成为昆明商业的龙头企业。
金格百货时光店
丹尼斯:河南的商业龙头企业,董事长王任生先生出生在河南,年轻时到了台湾(解放前)。1990年将台湾的圣诞灯具厂迁到洛阳,并开展了多元化业务。其中,就包括1997年开业的人民路丹尼斯百货。
王董事长的大儿子英文名Dennis,二儿子英文名David,想必这正是“丹尼斯”“大卫城”名字的出处。如今,以郑州为核心,丹尼斯的百货、大卖场、便利店业务辐射河南全省。
丹尼斯百货人民路店
海信集团:前身是“青岛无线电二厂”,1995年,海信房地产公司成立。1997年,海信广场(旧址)开业,首次将国际品牌引入青岛市场。
2007年,海信走出青岛,天津海信广场开业。2008年,青岛海信广场移址,于奥运会帆船赛场畔开业。2015年长沙海信广场开业。
青岛海信广场
金花:90年代初,吴一坚先生创办了金花房地产开发公司。1998年,西安世纪金花购物中心开业,是当时西安高档商业的代表。随后,金花在西安、银川、乌鲁木齐都开设有多家分店。不过,之后银川、乌鲁木齐的项目陆续撤离。
西安世纪金花
银泰:沈国军先生早前在建行系统内任职,后下海经商,涉足地产业。据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杭州的一栋商用物业压在手上没卖出去,便开始自己经营,这就是1998年11月开业的银泰百货武林店。
之后,银泰以浙江为大本营,向武汉、西安、北京、成都等城市拓展,发展出银泰城、银泰中心、in系列多条产品线,分属银泰置地、银泰裕盛。自2014年起,阿里巴巴开始入股银泰商业,经过今年年初的收购已成为银泰商业的第一大股东。
仁和集团:1992年,陈立仁先生创立仁和珠宝品牌,在此基础上打造了仁和春天百货。1998年,仁和春天百货(人东店)开业,引进了纪梵希、都彭等国际知名品牌,是当时成都高端百货的代表。之后,不断扩建,引进更多的国际品牌、开分店。2016年5月,被茂业旗下的成商集团收购。
2005年的仁和春天人东店
卓展:1999年,长春卓展购物中心开业。后陆续进入北京、沈阳、哈尔滨等城市。在国内高端零售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长春卓展购物中心
外资商业地产进入国内市场
90年代中后期,以港资为代表的外资房地产企业陆续进了国内市场。比如:香港的恒隆、嘉里、瑞安、新鸿基、九龙仓、新加坡的凯德。
2000年之后,这些港资商业项目陆续开业,直到今天仍有新项目推出。他们打造的购物中心模式、高品质的硬件环境、专业的运营管理、领先的市场营销方式,都对国内商业产生了极大影响和带动。
恒隆集团:在进入内地的港资商业企业里,恒隆是最具标杆性的一家。90年代看中大陆的发展,进军上海。
虽然恒隆集团在香港的地产业务主要是住宅、办公,并不以商业见长。但2001年,港汇广场(现更名:上海恒隆港汇广场)开业、2003年又开出了上海首个奢侈品购物中心恒隆广场,成就了恒隆在内地商业圈的地位。
2004年的上海港汇广场
瑞安新天地:罗康瑞先生创立的瑞安建筑公司,1996年12月获得太平桥地区重建项目的开发权,第一期工程为“上海新天地”,2002年“上海新天地”正式开业,成为上海的地标、街区式商业的范本。之后,“天地”的规划设计理念,在武汉、重庆、佛山的项目中都有延续。
上海新天地
凯德集团:2003年,上海人民广场来福士开业。自此以来,来福士成为国际年轻潮流购物中心的典范和代表。之后,凯德集团延伸出了凯德Mall、龙之梦购物中心等多条产品线,遍布数十个城市。
上海人民广场来福士广场
另外,还有一个重量级的项目是,台湾新光三越与北京华联合资的北京新光天地,2007年开业之后,便成为北京奢侈品高端消费的集中地。2013年初由于累积矛盾纠纷,新光三越退出该项目。2015年5月商场更名为:SKP,发展至今,已经是国内年销售额最高的商业项目。
北京SKP(更名前)
自2008年北京三里屯Village(更名为: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开业之后,在广州、成都、上海等城市,陆续出现设计和经营都非常出色的港资商业。这些项目太过耳熟能详,就不一一介绍,只分享一些图片。
广州太古汇
上海IFC
成都ifs
独具竞争力的单体项目
在市场上,大集团、连锁型商业占了多数,不过也有一些单体项目经营的很好。比如:南京德基广场、北京汉光百货、海岸城等等。
北京汉光:1999年,北京中友百货在西单圈开业,首创了“返券促销”、“36小时不打烊”等经典营销手段。2013年商场更名“汉光百货”,取自奠基人、前董事长王汉光的名字。
自2014年开始,汉光百货逐步对各楼层进行了调整,在品类上更加聚焦在化妆品上,引进了70余个品牌,从一楼延伸到二楼,品牌一应俱全,业绩产出非常好。
汉光百货
南京德基: 董事长吴铁军先生早年曾代理梦特娇、鳄鱼等品牌,2000年10月创立江苏德基集团,2006年德基广场一期开业。如今该项目已经是国内高端购物中心里的翘楚。另外,德基在南京河西有一个商业项目正在筹备中。
南京德基广场
房地产等行业进军商业领域
2000年之后,这些企业进入商业的时间比较晚,大多在2000年之后,2010年之后越来越多的传统住宅开发公司涌入商业地产领域。
资金雄厚、全国化布局、快速拓展、项目周期短,是他们的普遍特点。万达、龙湖、宝龙、新城、金地、万科、旭辉、远洋等都属于此类企业的代表。
万达广场:以标准化、周期短、快速复制为特色。2000年,与沃尔玛结成战略合作,打造出第一代万达广场。如今,万达的产品线已经发展到第四代,到去年底,已经有180余个万达广场。
除了房地产企业转型做商业地产,华润集团和中粮集团两家央企,也分别在90年初末、2000年之后,进入商业地产领域,并且已经发展为国内购物中心领域的标杆性企业。
华润集团: 1997年上海华润时代广场开业。2004年,深圳万象城的亮相,使它成为国内高端购物中心的代表。之后,万象城系列走向多个城市,还开发出万象汇、万象天地等多条产品线。
中粮大悦城: 2008年,中粮集团第一个购物中心:北京西单大悦城开业,它的年轻潮流的定位、丰富的业态,迅速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之后,天津大悦城、北京朝阳大悦城、上海静安大悦城等项目,推出了“骑鹅公社”、“5号车库”、“悦界”、“摩坊166”等主题街区概念,成为国内商业地产企业争相考察、学习的对象。
国内商业在经历很长时间的快速发展之后,自2010年开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对电子商务的冲击,消费者的转变,这些企业都在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百货”向“购物中心”转型
随着时间推移,购物中心形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很多百货公司都开始向购物中心转型。下面举几个代表案例:
王府井集团:在2015年12月的年会上,王府井宣布将分为百货、购物中心、奥莱三个板块发展,重点打造购物中心、奥莱。2016年12月23日,王府井第一个新建购物中心在四川南充开业。
南充王府井购物中心
金鹰:金鹰也在探索购物中心的模式,近年新开了一些类购物中心店,比如今年初在苏州新开业的高新区金鹰国际广场。本月在南京河西新开的金鹰世界就是超大型购物中心的模式。
南京金鹰世界
开发自营业务、自有品牌
早期百货引进国际中高端品牌时,会自己做一些代理、托管业务,后来很多被品牌陆续收回了。不过,随着竞争带来的对差异化的需求,现在有些企业又开始开拓自营业务。比如:
百盛:有自营品牌ZIE ZAC潮流服饰、Serena家居服装等,代理了配饰品牌TOUS等,还引入了餐饮品牌台湾烘焙Hogan Bakery、美式快餐店Johnny Rockets等等。
百联集团:今年9月,百联推出多品牌集合买手店the balancing,位于上海徐家汇东方商厦,店内引入了150多个品牌,有35%的偏高档奢侈品、55%的当代设计师品牌、10%的生活方式类用品。
另外,2015年百联集团和王府井、利丰贸易签署三方合资协议,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百府利阳。该公司主要推进自有品牌开发授权、优质品牌总代理等模式。今年10月份,法国时尚女装Sonia by Sonia Rykiel北京双安商场开业,是其首个店铺落地项目。
涉足电子商务
面对消费者购物形式的多元化,有些实体商业企业开始涉及电商业务。比如:2010年成立的银泰网,银泰百货是第一家斥资成立合资公司并试水电商的传统零售百货公司。
大商集团推出了天狗网,2015年金鹰商贸集团推出金鹰购自营电商平台,王府井的电商则形成了天猫店、微信商城、官网多形态布局,华润旗下也有推出华润通。
兼并收购&资本化操作
有企业通过收并购的方式,快速做大,比如:大商集团收购新疆友好;三胞集团收购美国品牌Brookstone、英国HOF百货以及玩具品牌Hemleys;王府井收购巴黎春天百货、赛特;茂业收购成商、维多利等在当地很有实力的中高端商场。
有些企业走上了资本化操作的道路,在国内或者香港上市。近期上市的企业有兰州国芳,今年9月底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变化中,逐渐退出了舞台。
这些历尽风云变幻的企业创始人/掌舵人,经过数十年的奋斗,有些已经到了或者接近退休年纪。
在企业未来的传承与发展上,有的企业选择交给职业经理人团队管理,有的企业选择逐步交由家族接班人来掌控。
关于零售商业领域新一代的发展有很多值得关注的,有些已经有所建树。篇幅所限,本文就不再一一展开,以后再专门写一写这些企业接班人。
往期文章:
欢迎扫码关注我们另一个公众号:iziRetail热点
及时获得更多零售商业动态
▼
欢迎扫描二维码添加iziRetail为微信好友
与我们进行更多互动
▼